对于二次感染、喉咙痛我们如何应对?

发布日期:2024-04-09 07:48浏览次数: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强调,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也并,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危害,还要继续做好相关的防控工作,以保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接下来还需要继续坚持必要的防控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需要进一步健全监测网络,加强监测能力,合理布局监测哨点,做好预警和风险研判工作。

  二是继续加强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新冠疫苗对防重症、防死亡,乃至更有效地防控疫情传播,都是有价值的,需要坚持。

  四是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和物资储备等。

  五是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心态。

  刘清介绍,新冠疫情目前还未结束,国际交流限制措施的减少,可能会加快病毒的输入和传播。下一步,国家疾控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做好疫情监测分析。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动态,落实好病毒变异、发热门诊、哨点医院、城市污水、社区监测等多渠道监测任务,做好医疗机构就诊情况的监测,持续开展发热诊室、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监测。及时开展疫情形势分析和趋势研判,强化综合分析,科学研判防控形势,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要做好外防输入。强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的监测,规范地处置国外新型变异株可能造成的聚集性疫情,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严防境外输入疫情和新型变异株造成我国疫情大幅反弹的风险。

  要做好重点环节防控。要聚焦学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单位的防控,关注“一老一小”重点人群,指导做好学生的晨午检和症状监测,严防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要指导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做好被照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降低疫情引入和传播的风险。同时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不断提高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接种率,推进新冠病毒未感染人群和已感染但未完成基础免疫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持续补齐人群的免疫差距。

  做好宣传倡导。倡导公众继续保持三年以来形成的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要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同时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近期有公众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对于二次感染、喉咙痛,我们如何应对?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首先不要产生心理恐慌,如果测出抗原为阳性,证明还是传染性强的时期,此时建议居家休息,不要前往人群密集地方,同时应在密闭环境内佩戴好口罩,降低传播风险。

  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二次感染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但对于老年人和免疫脆弱人群来说,每次感染都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在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中要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尽量减少与家中老人和小孩的接触,做好日常消毒等,降低他们感染病毒的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包括免疫功能退化的老年人和3岁以下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的婴幼儿,他们在感染康复之后获得的保护力维持时间比较短。

  免疫缺陷人群。包括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他们所获得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随着时间延长,二次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高风险岗位人群。包括医护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他们因工作原因接触的人比较多,再次感染的风险也比较高。

  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包含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高危因素的存在,他们也容易再次感染。此外,由于病毒在不断变异,免疫逃逸能力不断增强,未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也更容易再次感染。

  老年人和儿童感染,要做好体温、血氧、心率的监测。如出现精神差、意识不清等情况,立即至医院就诊。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后出现的胃肠道的反应、皮疹、肌肉酸痛等,如果出现以上这些表现,要时也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1.做好健康监测。注意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不要带病上班、上学。

  ▶ 买房卖房就上新兴人自己的房产网啦!免费发布房源信息,精准服务新兴人...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技术员 点击QQ咨询